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6, Vol. 31 ›› Issue (4): 1620-1627.doi: 10.6038/pg20160428
梁北援1, 冷传波2
收稿日期:
2015-04-29
修回日期:
2016-07-04
出版日期:
2016-08-20
发布日期:
2016-08-20
作者简介:
梁北援,GeoImage,LLC技术总监,主要从事微地震监测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研发.(E-mail:bjjywd@126.com)
LIANG Bei-yuan1, LENG Chuan-bo2
Received:
2015-04-29
Revised:
2016-07-04
Online:
2016-08-20
Published:
2016-08-20
摘要:
微破裂向量扫描原理是为了适应微震监测的目标特性、恶劣的地表监测环境、和对应用的一般监测要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不得不放弃记录要求较高的传统定位处理方法与可能使很多台站噪声极大的等距等角阵列,使用离散稀疏台网,处理分析完整的空间记录向量.在数学上,它计算各台记录对准各扫描点的向量间的相关性程度;在物理上,则反映了破裂释放能量的分布.选择安静处布设地震台网并在数据处理中去除和压制干扰信号以获得较小振幅的随机记录,是应用向量扫描技术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为保证监测质量,它放弃振幅较小的纵波,而使用到达地表时携带能量较多的横波,并对扫描计算使用的台站记录附加以不同的权重;为提高性价比和使微震监测成为常规手段,在满足应用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它使用一个估计的最小扫描台站数,以及携行布设的最大台站数.利用相关性的概念,它可对速度模型引起的误差进行适度校正.微破裂向量扫描是专门针对微小破裂、三分量浅地表埋设观测、稀疏布设台阵、实时监测并4D处理解释、且考虑了微震多有剪切破裂特性的地震学监测方法;它扩展了传统定位方法的监测范围,能够在地表快速施工并“看到”微破裂,性价比高,可发展成为一种日常生产监测手段.
中图分类号:
梁北援, 冷传波. 2016. 微破裂向量扫描原理的研发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 31(4): 1620-1627. doi: 10.6038/pg20160428.
LIANG Bei-yuan, LENG Chuan-bo. 2016. Development of vector scanning for microseismic. Progress in Geophysics. 31(4): 1620-1627. doi: 10.6038/pg20160428.
Aki K, Richards P.G..1980.Quantitative Seismology: Theory and Methods[M].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
[1] | 屈念念,李家斌,张西君,刘俊. 基于重磁资料研究贵州省深部构造特征[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785-1793. |
[2] | 安鹏,曹丹平,赵宝银,杨晓利,张明. 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储层物性参数预测方法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849-1858. |
[3] | 陈稳,薛国强,陈卫营,周楠楠,卢云飞. SOTEM多分量激电响应特性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859-1865. |
[4] | 豆辉,徐逸鹤. 黏性逆时偏移成像研究进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866-1877. |
[5] | 毛庆辉,王鹏,曾隽. 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综述[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878-1886. |
[6] | 尚新民,王延光,崔庆辉,金昌昆,赵翠霞,滕厚华,赵胜天. 准南缘山前带精细近地表建模技术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887-1892. |
[7] | 石战战,夏艳晴,王元君,周怀来,庞溯,池跃龙. 基于L1-L1范数稀疏表示的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重建方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893-1899. |
[8] | 王迪,陈敏,王健伟,盛志超,严曙梅,马美媛,李东哲,郑欣. 基于T2和毛管压力分类转换的渗透率计算新方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900-1909. |
[9] | 王海波,张伟,张宏,肖虎,高云路,顾剑华,唐美斌,韩峰. 高精度可控震源在深反射地震采集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910-1916. |
[10] | 王静, 张军华, 王延光, 杨勇, 冯德永, 武刚, 黄德峰. 特征值相干理论诠释及效果比较[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917-1923. |
[11] | 王维红,包培楠,陈国飞,林弘喆. 基于最小平方的横波速度拟合及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924-1929. |
[12] | 王亚,王孟华,田建章,王成泉,彭玲丽,冯小英,周兴海,张浩. 一种适用于深潜山及内幕的有效储层地震预测方法——以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为例[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930-1937. |
[13] | 吴曲波,潘自强,陈金勇,Mubarak,Hani. 利用瞬态瑞雷面波法探测浅层玄武岩三维分布——以沙特Sabkhah Ad Dumathah地区为例[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938-1944. |
[14] | 严小丽,康慧敏,王光杰,何国丽,李红领. AMT方法在鳌山卫花岗岩地区深部地热构造勘探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945-1953. |
[15] | 尹奇峰,潘冬明,郭全仕,何情. 基于快速模拟退火算法的井中微地震事件定位反演[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954-196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